会跳舞的小星星读后感(会跳舞的小星星读后感400字)
2023-05-26 15:51:17
周杰伦,是有多喜欢艺术?
早在2019年的时候,看到一则采访。
周杰伦: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学画画,希望女孩在艺术的熏陶下成长。当时,就觉得天王是个热爱艺术的天王。
???
在INS上经常看他发表观看画展的动态,这是不是在为专辑找灵感了。
不仅自己观赏,带着孩子,享受艺术的熏陶~
???
果不其然,7月6日,中午12点,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首支MV上线。赶紧欣赏一番,讲述的是穿越到1920年,那个艺术百花齐放的年代,与世界上的各个艺术家邂逅互动,其中有梵高、莫奈、达利等。把艺术家的作品,用文字和音乐的形式展示出来。
上线后,霸榜微博热搜,到现在还热度不减,华语乐坛,还得看周董~
?
▼
雷尼·马格里特(1898~1967),Magritte,Rene,比利时画家。1898年11月21日生于莱西讷,1967年8月15日卒于布鲁塞尔。早年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学习。成熟期的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特点。
《这不是一支烟斗》
《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
达利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他与毕加索和马蒂斯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3个画家。
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灵感家达利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他有一种对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热爱好,并影响至他的公众艺术形象,使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异常苦恼。
“不想模仿任何东西的人,什么也创作不出来。”——萨尔瓦多·达利
达利创作《永恒的记忆》时采用了“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即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承认自己在《永恒的记忆》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确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以及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且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还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者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到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从此以后达利的画风开始异常迅速地成熟起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常玉,本名常有书,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顺庆,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近现代著名画家。
少时家境殷实。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风眠熟稔,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绘画。常玉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经历大起大落,一生默默无闻、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
他的作品特点:女人胖,盆花瘦,动物小,画面极简,线条粗旷有力。他画的LUO女偷笑腿粗,形成自己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徐志摩戏称他的画为“宇宙大腿”。
他画的动物很小,这幅《孤独的象》。是他一生的遗作,在一片虚无缥缈的沙漠中,有一种孤独的小象在奋力的向前,好似比作他自己,一辈子追求艺术,一生与艺术为伴。
《孤独的象》
《猫和乌鸦》
他的盆花很瘦,但很有力,当然也很美!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代表作有《豪华、宁静、欢乐》《生活的欢乐》《开着的窗户》《戴帽的妇人》等。
画面上墙面只占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敞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只。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笔触从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和天空的蓝色。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印象主义者中的任何人,出现了色彩抽象的细微迹象。
《戴帽子的妇人》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生前非常欣赏日本浮世绘《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而《星空》中天空的涡状星云画风被认为参考并融入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元素。
《神奈川冲浪里》
梵高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星空》是梵高在艺术成熟期的一幅代表作,是他埋藏在灵魂深处对宇宙、世界的感受。一见到这幅画,便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息,一下子唤醒人们对入夜后的印象,可以感觉到暖风和畅,夜晚的宁静中孕育着勃勃生机,盘旋的云龙说不清是色彩还是情感。
梵高星空三部曲:夜晚露天咖啡座、罗纳河上的星空、星空之一,此幅《星空》是最极著名的一幅。
《夜晚露天咖啡座》
《罗纳河上的星空》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爱德华·蒙克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克于艾可利逝世。
蒙克完成于1893年的代表作《呐喊》举世闻名,这幅作品,蒙克自己有一段记述:“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我觉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于是我画了这幅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去吼叫。”
1889年父亲去世后,蒙克的精神更是无法寄托,性格变得忧郁而孤僻,孤独、绝望、死亡等感觉深深地困扰着年轻的蒙克,到了非表达不可的程度。他要呐喊,他要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呼吸、感觉和受苦受难。在这一时期,他画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呐喊》。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形似成形婴儿的小人张着口从桥上跑来,远景是海湾和落日景象,天空像滚动着的血红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颤和恐怖,仿佛整个自然都在流血。
从表现手法看,《呐喊》是典型的表现主义风格,画面上红黑色彩的强烈对比,让人头晕目眩。而扭曲的造型也运用得淋漓尽致,云彩的形状不是正常的块状而是波浪的流水形;画上的人物更是彻底变了形,是骷髅,是尸体,是幽灵。正是通过这一切夸张扭曲的变形,强烈炫目的色彩对比,把人物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渲染得入木三分,达到了画家的创作目的。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实施并推广了大部分印象派的实践和理论。
灵感家莫奈极为擅长光影与色彩,创造性地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成名后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没有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莫奈对于光影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娴熟,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或者相同主题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影与色彩的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来实验光影与色彩的完美结合。
莫奈一生足迹遍布巴黎、伦敦、威尼斯和挪威等地,遗留500件素描作品,2000多幅油画作品及2700封信件。本灵感家网已收录莫奈油画作品1200余幅。
莫奈热爱大自然,广袤的田野、潺潺的流水、变化无穷的天空都是他的绘画对象。《日出·印象》是莫奈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一个多雾的早晨,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这种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为后世许多画家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以印象派为起源的大潮流,艺术踏上了迈入现代的旅程。
《日本桥和睡莲组画》
1883年,莫奈在朋友的资助下搬进了塞纳河畔的一栋农屋和庭院,他逐步把存粮的仓库改建为画室,把庭院变成了大花园。庭院池中的睡莲,红的、白的、紫的,静静地躺在绿色的水面,展示着它们的美丽。不管刮风下雨、阴雨绵绵,还是阳光灿烂、微风习习;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莫奈总是坐在池塘边,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用画笔记录下来。他以花园中的睡莲、百子莲、垂柳与日本桥为对象,画出了一系列为世人所景仰的传奇之作。他的这些画经常是无题的,他说:“重要的不是主题,而是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水里的睡莲组画》
《水里的睡莲组画》
▼
MV中有一段,印象很深刻~
周董穿越过去,带莫奈欣赏中国风的荷花,
这一段,有种莫名的自豪感!